.

千年古村落查济记忆中的年品出老味道

近日,一场降雪光顾我省。虽说降雪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却也用这种方式提醒大伙:快过年了。眼瞅着,元旦刚过去不久,春节也近在眼前。如今过年,早已不是以前“就盼吃顿好的”那么简单。对很多人来说,过年意味着团聚,更多的是一种回忆,回忆中洋溢着满满的温情。那些记忆中的年味,最是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盼着过年爸妈做焦叶老张今年快50岁了,但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样子。“我6岁那年,农历腊月廿二,快过春节时,离开了爷爷奶奶,从淮南西部的八公山来到淮南东部,和爸妈、姐姐们一起生活。”老张说,那晚,窗外也是飘着雪花。“我们住在爸爸单位的家属楼,那时冬天没有空调,也没有电热毯,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医院打点滴用的玻璃瓶装热水,先放进被窝里暖床。妈妈见我要进被窝,忙找来一件单衣把瓶子包好,小心地放在我的脚边。脚暖后,妈妈又把瓶子放在我的怀里,我就这样抱着暖暖的瓶子睡着了。”虽然过年时很冷,但在老张的记忆里,却是温暖而飘着香味的。“每年快过年时,我妈都会做好多好吃的。焦叶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有面糖。现在说起面糖,还能想起那股甜味。”老张说,妈妈那时忙,一般只有晚上做焦叶、面糖。“晚上,爸妈把火炉抬进房间里,放在床边,屋里很暖和,妈妈就开始做焦叶。火炉近一米高,旁边的铁盆里放着许多炸好的焦叶。焦叶是面片做的,在油锅里炸出来,又焦又脆。不过,由于太耗油,也只有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爸妈才给我们做焦叶。”甜甜的面糖化在心里面糖,也是张妈妈拿手的美食。老张说,往火炉里加一些煤球,炉火慢慢旺起来,妈妈就用一口铁锅在炉上熬着地瓜糖。地瓜糖馒头大小,妈妈在半个月前就买回了家,一直放在面缸里。放进锅里熬之前,拿起两块地瓜糖相互敲打,把上面的面粉给敲掉,然后用刀背把地瓜糖敲碎放进锅里熬化。火炉边有一张平时吃饭的小方桌,上面平摊开许多在锅里炒熟的面粉,妈妈把加热化开的地瓜糖倒在面粉上,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最后切成小块放在一旁凉着。妈妈告诉老张,这做的是祭灶糖,祭灶糖是中国民间习俗,每年的小年,也是祭灶神的日子。“现在过了夜里12点,可以祭灶神了。”妈妈一边把做好凉透的面糖供奉在灶王爷像前,一边口中念叨着,“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了天,见玉皇,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见吉祥……”老张说,妈妈做的面糖有很多,见他从被窝里探出头,就递一块给他吃,又酥又香,还有黏性。“大姐、二姐这时也醒了,吵着要吃面糖,结果大姐吃的时候说话,一张口说话,面粉就喷了出来,二姐和我一笑,也都把面粉喷了出来。那晚,我们姐弟三人很开心,面糖甜甜的味道至今难忘。”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商场超市里有各种食品,老张爸妈过年也早已不做焦叶和面糖了,但这些味道已成为他永远忘不掉的记忆。记忆中的年味在古村查济位于皖南泾县西端,四面环山,南连黄山区,北邻青阳县,是一座千年古村落。古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古建筑从元至清,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惜纸炉等,如同古建博物馆。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呈现出一派天然淳朴之田园景色。每逢过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查济过年。在城里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查济古村的年味让很多人流连忘返。去年大年初一清晨6点多,62岁的查建生便早早起床。他家门朝东,两扇木门上贴着“四季平安如意春,一帆风顺全家福”的春联。门的正前方是一面照壁,墙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查建生在门口放完鞭炮回到客厅,备好糖果茶水,等候晚辈来拜年。怕备好的茶水凉了,查建生还特意把茶壶放在火桶里保温。在查济古村,流行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三天拜大年。查建生见有人背着相机,就知道是外地人来采风,一般会很热情地招呼进屋坐,给客人倒上一杯热茶,还让他们品尝自己做的糕点。离查建生家不远,是72岁的徐根云老人的老宅子,老人在厨房里用柴火烧水。老宅子对面是一栋二层新楼,那是老人的儿子盖的,儿子夫妻俩在上海打工做厨师,挣钱回来造了这栋有十多间屋子的二层小楼。可徐根云老人恋旧,依然喜欢住在老宅里,用柴火做饭烧水。在查济,像徐根云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而白墙黑瓦的老宅子,在大红春联映衬下,让这个古村看起来更有生机,更吸引人。老王在查济有一家民宿,他平时不在那里,店交给别人打理,但过年一定会去。“古村的年,很有年味。龙灯从除夕舞到正月十五,喧闹的锣鼓、热情的村民……这些记忆中才能找到的年味,这儿都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安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