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溪兴》,非常喜欢杜荀鹤晚年溪上垂钓,雨急船内酣饮,醉后篷船顺流而下的洒脱,随即想起柳宗元的《江雪》,感觉两首诗虽然虽季节不同,但趣味十足。后简单翻阅资料才知道这两首诗的背景,由当时诗人写诗的背景出发,本来觉得有趣的事情却成了百般无奈的苦中作乐了。
01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兴
唐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这两首诗都诗人仕途受挫后所作,皆表达自己因壮志难酬而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柳河东在谪居永州(湖南省)期间作《江雪》,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翁冒着大雪孤身一人乘着小舟在茫茫江心冒寒独钓。
九华山人杜荀鹤老年隐居家乡九华山的即兴之作《溪兴》,描绘了一幅溪上闲人的生活记事:山雨来狂风起,卷丝篷内饮酒,醉眠无人唤,任其自然,顺流而下,醒来已至前溪。
02两诗的不同之处
一、字数不同。
《江雪》是五言绝句,全诗20字,《溪兴》是七言绝句,全诗28字,虽相差8字,诗意却各有千秋。
二、明确季节与季节模糊。
从《江雪》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的画面,由此可以推断应该是冬季。永州在湖南省,也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永州大雪纷飞之时,必是冬季。
而《溪兴》这首诗仿佛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全诗所描绘的景物春夏秋冬皆有可能。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诗中未描绘明确季节的景物,实难判断,“非冬季”这个观点也很难确认。因为地理与气候的特殊性,九华山在冬季也有气温高于0摄氏度的可能,所以冬季下雨也是可以有的,因此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无法判断该诗所描绘的季节的。
三、动静侧重不同
读完《江雪》一诗,一幅雪中垂钓山水画跃然纸上:在下着鹅毛大雪的江上,一叶小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于江心垂钓。而读《溪上》这首诗,每一句偶是一幅动态图:一人风雨中卷着钓丝;拿着瓦罐篷底畅饮;一个人喝醉了便倒头就睡;不知不觉间,篷船随流而下,已从后溪漂流到前溪了。
四、描写手法不同
《江雪》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独钓老翁,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背景极尽广大辽阔,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如同电影的一个特写镜头,放大数倍,把属于背景的部分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溪上》每一句如同看电影,一句一个场景,不断闪动在眼前,仿佛跟着诗人亲身经历一般。看似洒脱,实则无可奈何,顺其自然,苦中作乐罢了。
五、经济条件不同,情感侧重亦不同
柳河东虽因永贞革新运动被贬为永州司马,也是有官职在身,吃皇粮的,因此生活水平不差。他所描绘的寒江独钓的老翁生活水平应该也不错,垂钓为的不是钓到鱼而是垂钓之趣,借老翁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然而杜荀鹤晚年隐居故里,生活极为清贫。他在溪上钓鱼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酒器“瓦瓯”暗示了诗人境遇寒苦。雨来正是钓鱼的好时候,眼看着丰收在望,奈何风起,诗人只好无奈收起钓鱼绳,篷中喝酒以此饱腹。这首诗似乎在描写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之乐,看似潇洒旷达,实则孤寂无比,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