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宋代铁骨遗风绵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 孙虹 摄中新网泉州4月24日电(记者曾福志孙虹)天气好时,青山绿水环抱的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白墙黑瓦、古朴大气,远远望去仿若一幅画。展示馆与不远处的遗址及周围山川、民居融为一体,为来访者讲述世界遗产点背后的动人故事。“如何把专业艰深的考古成果,用民众能够接受、理解的语言或方式表达,这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福建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如是说。展示馆内重现古人冶铁场景。 孙虹摄回望前世铁锤声声响千年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很多人来说,22个遗产点中的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有些陌生。它既“老”又“新”,它的“老”不是陈旧,而是泉州冶铁手工业传承千年的珍贵见证;它的“新”则是基于文化积淀之上的重新出发。五阆山西南麓下,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余姓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村民们大多耳闻,古时村里有冶铁场,奈何年代太过久远,谁也说不清老祖宗到底是在哪里、如何冶炼的。一直到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队的到来,让小村庄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好奇的先民冶铁历史,也一点一点地被揭开。“一开始找炉子,挖了一个多月,全是炉渣。”易曙峰告诉中新网记者,考古队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早餐后就到遗址现场开始工作,晚上返回驻地还要集中开会,交流分析当天的考古发现,常常熬至次日凌晨一两点,睡眠时间仅有四五个小时。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个面积上万平方米,包含冶炼遗址、古矿洞、祖屋遗址、古道及为冶炼提供薪材的山地在内的遗址,逐渐被世人所见。目前考古队已完成前四期挖掘工作,已发掘的6个冶炼炉中,5个被判断为块炼铁冶炼炉,1个为锻炉。此外,考古现场还发现了铸造于11世纪初期的钱币,铁钉、铁片、铁块等铁制品,炉渣、矿石、烧土、炉衬等冶炼遗物,以及8万多件陶瓷器碎片。经过考古挖掘重现,这个千年前的冶铁场“躺”在峡谷中,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群山环抱,南面缺口清风徐来,形成一个天然的风口,气候相对干燥,便于冶炼活动的开展。遗址附近还分布着铁矿洞、森林植被、古道、水系等资源,一个从原料到加工再到运输的产业链条呼之欲出。“这里天生就是炼铁的好地方。”易曙峰介绍,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入选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名单。今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队将继续开展第五期考古挖掘工作。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发掘现场,多平方米的保护棚依山势而建。 孙虹摄 无心插柳泉州申遗添“铁”证泉州启动申遗至成功历时整整20年,其间几经波折,主题多次调整。而安溪冶铁遗址的发现,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却让泉州在贸易港口之外、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一面丰满起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脉络正越描越清晰,故事正越讲越精彩。20世纪70年代,“南海一号”沉船出土,在船上发现的铁器是仅次于瓷器的最为大宗的船货。考古界主流观点认为,“南海一号”沉船应在泉州港出海,沉船出水的瓷器以泉州德化窑、磁灶窑、闽清义窑的瓷器为主,由此推测沉船中出水的铁器来源可能同为泉州地区,很大可能来自青阳下草埔。在《—年度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的发掘和初步研究》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表示,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中国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碳14年代测定和陶瓷类型学研究表明,其生产集中于宋元时期。当时这里生产的铁产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据考古发现,安溪冶铁具有完整的生产链条。安溪冶铁制品可分做熟铁(块炼铁)和生铁、自然钢,大部分“兴贩入海”“远贩藩国”,通过泉州港源源不断销往海外。正如沈睿文所说,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冶铁史和贸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申遗成功后,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受到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