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我踏进中师的大门,开启一段杜

北京医院荨麻疹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原题:遥想当年端午季——回忆我的中师生活

作者:程银宝

年8月,我踏进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为一名中师生。三年后,我步出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为教育大军的一名普通教师。如今,屈指算来,已二十余年,而这二十余年正是一个人的芳华岁月。

谈到毕业这个话题,已是二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往事被小心地拾起,从零碎的记忆中拼凑出那段火热的中师生活。记得那年端午期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告别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所有围墙的学校。

上世纪九十年代,传统与时尚在安徽省池州市(当时是池州地区)滨江小城交织着,一贯保守的我经不起流行风的诱惑,也给自己“装备”起来。颜色鲜艳的休闲西装、一丝不苟的二分头是当时前卫的标志。板砖似的大哥大自然是最炫目的,但是一想到在家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兄姊,我最终连很多人都别在腰上的BP机也没有去买。

拍照留念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在池师的古迹——那幢有着油漆斑驳的廊柱的红楼前,在满池新荷摇曳的泮池边,拍下母校七十余年的厚重积淀;在逸夫楼前定格琅琅的书声抑或笑语;找一处喜欢的校园小景摆个造型留住那段青葱岁月。

请母校的老师在毕业纪念册上题下温暖至今的话语,请同窗好友在同学录上留下粉红的记忆。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教我《文选和写作》的王孝文老师在纪念册扉页留下的那句“笑的时候跌倒了,那是悲观;跌到了爬起来仍然笑着,那是乐观。”睹字思人,每每看到这些字时,我眼前总会浮现出王老师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和永远抹不去的憨笑。我们用文字记录了火热的师范生活。捧读这些文字,思绪总会回到那个杜鹃盛开,蛙鸣长夜的那个季节。

去那座建在山坡上的并不气派,但溢满书香的图书馆和陪伴我三年的“老朋友”来个无声的告别;再去操场一隅的翠微亭小坐远眺一番,顺便将稚嫩的诗作放在嘴里咽嚼一阵;再去泮池上那座拱桥上看藕红鱼动;再去礼堂听一场何校长那带着浓重安庆口音的报告;再去琴房抚弄一下陈旧的脚踏风琴;再去九华路上那家以蛋炒饭而闻名的饭馆,邀上两位同学分饮一瓶啤酒,下酒的是弥香的花生米和爽口的腌萝卜。抑或独自去校门口斜对面的春晨早点铺点几只油煎包子和锅贴饺子,就着腌雪里蕻下稀饭。此时似乎是想留住那份味道。

别了,一切都将成为记忆中的事物。

别了,离愁别绪带不走岁月留下的点点滴滴。

本来是去餐厅领取端午节学校统一配发的食品的,偶然间看到宣传栏里的张贴的公告,上面赫然写着:“兹定于今天上午九时在学校礼堂举行毕业典礼。”那一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毕业真的来到,心中难免升腾起一股惆怅。还没有来得及从愁绪里走出来,梧桐树上的大喇叭传出新一届学生会主席那清脆的嗓音:“通知再播报一遍,请九二级毕业班的同学今晚六时准点到学校烛光餐厅参加毕业会餐。”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毕业就在眼前。

红日西坠,暮色降临。今天的烛光餐厅像它的名字那样温情脉脉,迎来又一届毕业班同学。差不多就是“散伙饭”的毕业会餐时间到了。院校领导简短的祝酒辞拉开了会餐的序幕。举杯吧,朋友。六月毕业季,你我各东西。煽情的萨克斯,柔和的灯光映着暗红的台布和精美的乐曲,这一切是宣示我们的读书时代将告结束,将开始崭新的毕业后社会生活吗?

人群开始离席,酒杯发出清脆的碰击声。再看一眼我亲爱的同窗。保送深造的踌躇满志,留校任教的意气风发,他们自然成为宴会上的宠儿。老乡们聚在一起畅饮,似乎忘记了彼此就是近邻。杯觥交错间,推杯换盏中,酒不醉人人自醉。美酒一杯话离别,明朝你我赴前程。握手言别已不能表达此时心中的离愁别绪,趁着酒劲,影视剧场景中相拥而泣在上演。一个个“准老师”们此时已经不顾斯文。舞会踏着柔和的节拍轻盈登台,稍显凌乱的舞步已然踩不准乐点,闪烁的霓虹灯,映照着临别的你我,在酒精和舞曲的双重作用下站在离别月台的青年男女们眼里闪着泪花……

一个短暂的不眠之夜在第二天早晨被唤醒,拖着并不沉重的行李箱,揣着前两天就买好的车票,互道珍重,握手言别,而后跨过那扇熟悉的大门,仍不忘回眸凝视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逸夫楼”三个苍劲的大字。

那一刻,我们真的毕业了。

那年端午季,粽香依旧,蛰伏天的龙舟又披红戴绿,纷纷游出水面,载满龙的传人,敲着振奋人心的鼓点。只是我们的心里平添了离愁别绪。

如今,自己经历过在山乡公办学校的六年耕耘,在沿海民办学校的十六年的打拼,直至如今在皖南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师训。客观地说,如今的师范教育质量已不及当年。当我给一张张洋溢着年轻活力的90后做培训时,我蓦地想到,这一切都是师范学校给予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的最好的馈赠。

一路前行,无问西东。

程银宝: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同年8月毕业分配参加工作;年8月至年7月,在池州青阳县从事教育工作;年8月至年7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学校工作;年8月至年7月,在温州市民办学校工作;年8月至年7月,在上海市快哉学堂(前身是作文导师团)总部工作,担任总部课程研发、师训负责人。年8月至今,在杭州市从事教育工作。长期从事学校教科研管理、文学社工作,擅长作文教学,平时喜写作。曾被评为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全国教育改革先进教师、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评委(教育部语言文字运用司颁发)、全国小学生小古文写作大奖赛伯乐奖等奖项,被聘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中国未来文学家》“小作家专栏”主持,《浙江校园小作家》和《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浙江赛区获奖征文选集》系列丛书编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551.html